盆腔静脉充盈综合症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经典靳三针速记手册不容错过,不看太
TUhjnbcbe - 2024/3/28 16:43:00

第四章躯干、四肢疾患组穴处方

肩三针(肩Ⅰ针、肩Ⅱ针、肩Ⅲ针)

1.肩Ⅰ针

定位:在肩部,上肢自然下垂,当肩峰正下方凹陷处。

主治:局部疾患——上肢病症:上肢不遂,肩臂痛。

刺灸法:直刺或向下斜刺1~1.5寸,注意不要刺入关节腔。

释义:按压肩周炎患者肩峰下位置,病人常常会有明显的酸、麻、胀、痛感,靳老从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了肩Ⅰ针。本穴与传统肩髃的取穴方法有一定区别:肩髃是肩峰端前下方凹陷中,取穴是举臂取穴,而肩三针中肩Ⅰ针是使上肢自然下垂,取其肩峰下凹陷处,肩髃取穴常需患者配合举臂抬高;本穴取穴时上肢自然下垂即可。在临床上,肩关节疾病患者上臂往往很难完成外展、上举等动作,故本穴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不但简便易取,更重要的是能有效减轻治疗过程中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为靳老独创治疗肩关节疼痛的经验效穴。

2.肩Ⅱ针、肩Ⅲ针

定位:肩Ⅰ针前、后2寸,共两针。

刺灸法:直刺或向下斜刺1~1.5寸,注意不要刺入关节腔。

释义:分别位于肩关节囊前、后方的肩Ⅱ针和肩Ⅲ针,实际上相当于阿是穴(肩周炎患者常在此处有条索状物或压痛点),具有调整局部经络气血的显著作用,配合肩Ⅰ针,三穴基本呈一条直线,主要起到加强局部刺激的效果。

“肩三针”的组穴原理是靳三针组穴配方中最常见的一类,即局部取穴。肩周炎患者常出现肩峰下缘、肩臂外后缘明显压痛,甚至有条索状物;在三角肌上部中央处或肩胛提肌与冈上肌之间,有压痛,致患肢外展、上举困难。靳氏肩三针由肩Ⅰ针及其前后旁开各2寸的三个穴组成,与传统肩三针(肩前、肩髃、肩髎)比较,选穴更符合肩周炎临床症状特点,以阿是穴为主,均是在肩关节及其附着肌肉、肌腱处进行针刺,既能兼顾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又能疏通肩部经络,加快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通则不痛”,有临床研究显示,本组穴位在疗效上优于传统肩三针。

靳老独创肩三针,取穴需与传统辨;

肩峰下方第一针,前后两寸二三针;

疏通经络疗肩痛,上肢不遂亦可医。

1.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syndrome)

徐世芬以肩三针为主配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中风偏瘫后肩手综合征,治疗5周后,治疗组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低于单纯康复训练组,治疗组在肩关节外展及上举的关节活动度、患侧上肢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比较中均明显高于单纯康复训练组。

2.肩周炎(scapulohumeralperiarthritis)

赖思旺以肩三针配合放血疗法治疗例肩周炎患者,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例达到临床治愈标准,80例临床症状完全缓解;高保娃以肩三针配地机治疗70例肩周炎患者,总体有效率达98.6%;陈仁年研究表明,针刺改善瘀滞型肩周炎症状和体征的最佳方案为以靳氏肩三针为主穴,重刺激针法,留针时间60min,此方案疗效优于肩三针-轻刺激组和传统肩三针组;张雷对传统肩三针和靳氏肩三针治疗肩周炎的研究发现,此两种均为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方法,但靳氏肩三针疗效显著优于传统肩三针。

徐世芬,庄礼兴,贾超等.靳三针疗法配合功能训练治疗中风偏瘫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7(1):19-22.

赖思旺.靳氏三针加放血疗法治疗肩周炎例.中医临床研究,,2(12):,.

高保娃,左甲,何佳.地机穴运动针法配合“靳氏肩三针”治疗肩周炎70例.光明中医,,25(6):.

陈仁年,陈永斌.影响瘀滞型肩周炎针刺疗效的多因素分析.上海针灸杂志,,29(6):-.

张雷,姚正业,纪春泓等.“靳氏肩三针”与“传统肩三针”临床疗效比较后的体会.针灸临床杂志,,14(1):1-2.

手三针(曲池、合谷、外关)

1.曲池

定位:屈肘,成直角,当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刺灸法:直刺0.5~1寸。

释义:曲,弯曲;池,池塘,引申为凹陷;本穴位于肘臂屈曲时肘横纹端凹陷,故名。本穴属手阳明大肠经,穴下正当肱骨外上髁上方前臂腕长伸肌附着点,故善治上肢瘫痪、手臂肿痛等局部病症;因本穴功擅祛风退热,临床上常用于五官热证、皮肤病、胃肠病等疾病的治疗。

2.合谷

定位:在手背,第1、第2掌骨间,约平第2掌骨中点处。

主治

刺灸法:直刺0.5~1寸,孕妇禁针。

释义:合,会合;谷,山谷。因本穴在拇指、食指相合之处,形如山谷之中间,故名。本穴属手阳明大肠经,现代研究证实,本穴穴下神经、肌肉、血管非常丰富,针刺合谷既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又能对中枢神经系统不同的脑功能分区产生影响,从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故本穴为治疗上肢痿痹的要穴。本穴还为行气活血、清热止痛之要穴,在全身体表腧穴中,本穴为治疗范围最为广泛的腧穴之一,具有全身性的治疗作用。

3.外关

定位: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主治

刺灸法:直刺0.5寸。

释义:外,外侧;关,关要;本穴为前臂外侧的关要之处,故名。本穴属手少阳三焦经,且为八脉交会穴,通于阳维脉,阳维脉维系诸阳经,本穴功擅疏通经络气血,为治疗上肢痿痹之要穴;另阳维脉主一身之表,故本穴为全身疏风解表的要穴,常用于治疗外感头痛、发热等表证。

“手三针”由曲池、外关、合谷三穴组成,其组方原理为根据经脉循行组穴配方。曲池、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之穴,阳明经多气多血,且阳明主润宗筋,根据《素问·痿论》“治痿独取阳明”之理论,靳老选取手阳明之腧穴用于治疗上肢痿痹等运动系统疾病;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的络穴,又为八脉交会穴,通于阳维脉,而阳维脉维系诸阳经,阳主动,因此,外关是治疗上肢痿痹之常用要穴;此三穴组合有远近结合,且适应证广的特点,“手三针”除可主治上肢活动障碍外,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之原理,还可用于治疗头面五官、颈、肩部疾患及外感表证等。

曲池外关与合谷,手三针向手部取;

肘横纹头曲池穴,外关腕背上两寸;

另加合谷虎口处,主治上肢痿痹痛。

1.中风后偏瘫(hemiparalysisafterapoplexy)

庄礼兴等的研究发现,以手三针、足三针、颞三针等为主穴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治疗28天后,靳三针组的四肢简化fugl-Meyer评分提升优于康复组。徐世芬等通过对中风后偏瘫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观察发现,靳三针组(主穴为手三针、足三针、颞三针)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三个量表的评分改善均优于常规针刺组,说明靳三针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

2.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syndrome)

庞晓瑜以颞三针、肩三针、手三针为主穴结合火针治疗84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治疗14天后,靳三针组患者的肢体活动、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

庄礼兴,贾超,贺君等.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塞偏瘫.针灸临床杂志,,26(3):5-7.

徐世芬,庄礼兴,贾超等.“靳三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中国针灸,9,29(9):-.

庞晓瑜,路明.靳三针联合火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84例临床对照研究.吉林中医药,,30(2):-.

(温馨提示:全文小说可点击文末卡片阅读)

足三针(足三里、三阴交、太冲)

1.足三里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主治

刺灸法:直刺1~2寸,强壮保健常用灸法。

释义:足,足部;里,寸。因本穴在膝下3寸,故名。本穴为足阳明胃经合穴,根据其近治作用及“治痿独取阳明”之理论,善治下肢痿痹;此外,本穴为调理脾胃之要穴,对于胃肠道疾患如呕吐、呃逆、泄泻、便秘均可选用此穴治疗;因本穴具有补中益气、补益气血、扶正祛邪之功,还为全身强壮保健要穴。

2.三阴交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刺灸法:直刺1~1.5寸;孕妇禁针。

释义:本穴虽归属于足太阴脾经,但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三阴经之交会穴,故名三阴交。本穴具有健脾益气、疏肝活血、滋阴补肾之功效,善治下肢痿痹、妇科病及阴虚诸症。

3.太冲

定位: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刺灸法:直刺0.5~1寸;或朝涌泉方向透刺0.8~1寸。

释义:太,极也;冲,冲要;本穴位于足部冲要之处,故名。本穴为足厥阴肝经的原穴、输穴,善于平肝潜阳、疏肝解郁,既可用于下肢、足部痿痹的治疗,又是治疗头目疾患、肝胃病症的要穴。

“足三针”由足三里、三阴交、太冲三穴组成,为靳老根据脏腑辨证组穴配方。三穴分处下肢的上、中、下三部,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根据“治痿独取阳明”之理论,足三里为治疗下肢痿痹之首选要穴;三阴交虽归属足太阴脾经,但又为足三阴经之交会穴,为治疗下肢疾患之常用要穴;太冲为足厥阴肝经之原穴、输穴,为治疗下肢、足部痿痹之常用要穴;三穴合用,主要用于治疗下肢的运动、感觉障碍,如中风、小儿脑瘫等引起的下肢瘫痪。另对于一些脏腑病变,其临床症状较为复杂,而其病变所涉及的脏腑可能较为单一,靳老常选用与该脏腑有关的特定穴,以提高其临床疗效,据此思路,“足三针”之足三里善于调理脾胃;三阴交补肝益肾之效强;太冲善于平肝潜阳、疏肝解郁;三穴配伍,还具有调理脾胃、抑肝扶脾、补益肝肾之功,对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引起的头晕、头痛、失眠等疾患,肝脾不调引起的呕吐、腹泻等症,疗效亦佳。

三里太冲三阴交,脏腑辨证足三针;

三里膝下三寸取;内踝三寸三阴交;

太冲

胃肠疾病

邓晶晶研究发现,足三针能缩短腹部术后大鼠首次排便时间,增加排便粒数和质量,并且能促进结肠吻合术后结肠组织的溃疡愈合,减轻炎症水肿。此外,以足三针针刺结肠吻合术后大鼠,连续3天,结果显示,其结肠组织Cajal间质细胞(ICC)超微结构损伤较模型组轻,网络样结构维持,ICC和囊泡乙酰胆碱较运体(VAChT)阳性神经纤维的数量较模型组增多,提示针刺能促进结肠吻合术后肠动力的恢复,这可能与其具有修复ICC超微结构,促进ICC细胞及其网络结构再生的功能有关。

邓晶晶,袁青.针刺对腹部术后大鼠胃肠动力及炎症反应的影响.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7(5):-.

邓晶晶.针刺对结肠吻合术后Cajal间质细胞修复与再生的影响.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8(36):-.

腰三针(肾俞、大肠俞、委中)

1.肾俞

定位: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刺灸法:直刺0.8~1.2寸。

释义:本穴为肾脏之背俞穴,故名。本穴属足太阳膀胱经,背俞穴可治疗与之相对应的脏腑相关病症,根据肾脏之生理功能:肾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肾主水,司二便;肾主纳气;肾开窍于耳;腰为肾之府,故本穴可主治生殖疾患、大小便疾患、肾不纳气病症、耳疾及肾虚腰痛等,是治疗肾脏疾患的重要腧穴。

2.大肠俞

定位: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刺灸法:直刺0.8~1.2寸。

释义:大肠俞是大肠之背俞穴,为大肠之气输注于背腰部之处,故名。本穴是治疗大肠疾患的重要穴位,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为传化糟粕,大肠俞位于腰部,故本穴除可主治背腰部疾患外,还可治疗胃肠疾患。

3.委中

定位: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主治

刺灸法:直刺0.8~1.2寸。

释义:委,弯曲,这里指膝弯部;中,中央。因本穴位于膝弯的正中,故名。本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腘窝部,可治疗下肢疾患。根据其远治作用,善治腰背痛,明代徐凤《四总穴歌》中有“腰背委中求”的记载,可见本穴为治疗腰背痛的要穴;此外,本穴还为本经合穴、下合穴,根据合穴及下合穴的主治特点,还可用于治疗腹痛、吐泻、小便不利等疾患。

“腰三针”由肾俞、大肠俞、委中组成,是靳老根据经脉循行组穴配方,专为腰部疾患而设。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互为表里,腰为肾之外府,足太阳膀胱经“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挟背贯臀”;足少阴肾经“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因此,取肾俞、大肠俞为“以外应内”,属局部取穴;取委中乃根据“腰背委中求”,属远治作用。这种组方体现了“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规律。三穴配伍,共奏行气活血、疏通经络、强壮腰脊之功。

现代研究表明,“腰三针”是针对腰椎间盘突出部位进行针刺,促使表层纤维环或后纵韧带紧张,黄韧带收缩、压迫突出物使其稍变平,从而使椎管相应扩大,神经根受压减轻。若在此基础上进行电针刺激,产生的机械性动力可促使突出的髓核沿髓核突出通道还纳,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促进韧带-椎间盘间隙的血肿吸收,消除炎性介质,抑制伤害性信息的传导,缓解肌痉挛,减轻或消除神经根炎症水肿,从而使腰腿痛等临床症状消失。

大肠肾俞与委中,循经选穴腰三针;

委中腘横纹正中,肾俞大肠二四椎;

疏通经脉强腰脊,远近结合腰痛设。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discherniation)

1.牟春梅对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定位整脊手法配合针刺腰三针治疗,推拿方法采用矢状位整脊法、冠状位多角度整脊法;针刺方法以腰三针为主穴,配合辨证取穴,总有效率为95.3%,提示腰椎定位整脊手法配合腰三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2.金明研究发现,使用腰三针为主配合腕踝针疗法治疗3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总有效率达95.3%。治疗后,患者的疼痛情况、腰部活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3.吴晓东采用圆利针疗法,以腰三针、病变夹脊穴为主,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总体有效率优于单纯针刺组。

丁建江,许雪萍,韩建农等.腰三针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肌电图分析.中国康复,6,21(2):98-99.

牟春梅,李吉平,王岩.定位整脊法配合腰三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中国民康医学,9,21(22):,.

金明.腕踝针配合电针腰三针治疗腰椎增生症35例.针灸临床杂志,8,24(9):26.

(点击上方卡片可阅读全文哦↑↑↑)

感谢大家的阅读,如果感觉小编推荐的书符合你的口味,欢迎给我们评论留言哦!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1
查看完整版本: 经典靳三针速记手册不容错过,不看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