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静脉充盈综合症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1抗癌化疗篇化疗的种类有哪些
TUhjnbcbe - 2023/9/23 19:49:00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年),人们发现化学战中的氮芥治疗白血病有效,于是开启了癌症化学治疗的新时代。化疗药物和治疗方案日新月异,成为目前癌症治疗方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根据不同的治疗目的,化疗分为以下5类。

(一)新辅助化疗。

有些肿瘤发现时已经不能进行外科手术治疗,选择化疗使肿瘤体积缩小,以便外科手术切除,这就是“新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的目的就是为后期手术根治性切除创造机会,在外科手术前进行的化疗,杀灭体内那些小的肿瘤病灶,而大的肿瘤也相应变小了。外科称之为“转化治疗”。

行新辅助化疗之后,要及时评估化疗效果,能否转化成功。如果化疗有效,能手术切除,尽快进行手术,属于转化成功。如果效果不好,还是不能手术根治性切除,则选择其它治疗方式,属于转化不成功。

(二)辅助化疗。

清除根治术后体内很可能存在的微小癌灶,以减少复发,称之为“辅助化疗”。术后的化疗药物,应该集中力量,打击癌细胞的散兵游勇。如果让这些癌细胞再重新形成一支部队,再去消灭就困难了。所以辅助化疗应在术后早些开始,最多一个月就要开始。剂量要大一些,集中一些,最好每个月都按时进行辅助化疗,把体内散在的癌细胞都消灭掉。再剩下的少数癌细胞,靠身体免疫力去消灭。

一般癌症需要进行6个周期辅助化疗,1个周期一般为1个月,如乳腺癌、肠癌等。但有些肿瘤辅助化疗需要较多周期,如胃癌、淋巴癌、卵巢癌等。

(三)根治性化疗。

大部分肿瘤单靠化疗还是不能根治。但有少部分肿瘤,如部分恶性淋巴瘤、绒毛膜上皮癌、肾母细胞瘤、睾丸精原细胞癌、神经母细胞瘤、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等癌症,对化疗敏感。如果早期发现,单纯通过全身化疗可以治愈或完全控制,达到根治效果,称之为“根治性化疗”。

即使进行了根治性化疗,是否就完全治愈,一定不复发了呢。答案是否定的,仍然存在复发转移风险,后续还是需要运用中医药为主的综合疗法预防复发。

(四)姑息性化疗。

对于晚期恶性肿瘤,不能用手术切除,为了缓解症状,延长生命而进行化疗,称之为“姑息性化疗”。晚期癌症患者进行化疗几乎没有治愈希望。

若干个周期化疗之后,人体抵抗力逐渐衰败,直到身体不能耐受化疗或其他抗癌治疗时,疾病就进展到终末期,生命就面临终结,这是为什么晚期癌症患者生存期短的重要原因。姑息性化疗,主要缓解肿瘤引起的症状,或者有限延长生命。

例如关于晚期胰腺癌的Ⅲ期MPACT研究结果显示,吉西他滨单药用于转移性胰腺癌一线治疗的中位生存期为6.7个月,而白蛋白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治疗的中位生存期为8.5个月,也就是增加白蛋白紫杉醇药物后,延长了1.8个月。因此对于体质状况良好的胰腺癌患者,推荐的一线化疗方案是吉西他滨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化疗。由此可见,单药化疗病人的生存期短,两药联合化疗的生存期延长很有限。

(五)研究性化疗。

遵循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原则,使用新药或新方案进行的化学治疗。就是临床试验,带有一定探索性。患者知情同意,免费入组治疗。一般是在规范化治疗方案无效的情况下,患者体质状况较好,自愿参加。

根据化疗药物是否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分类如下。

(一)局部化疗。

1、腔内注射化疗。

指在人体内腹腔、胸腔、心包、蛛网膜下腔穿刺置管,注射化疗药物进行治疗。通常是因为胸膜腔、腹膜腔、心包腔、蛛网膜下腔存在癌细胞转移,引起恶性积液。向腔内直接注射化疗药物,此时腔内药物浓度高,直接杀灭癌细胞作用强,效果更为理想。

2、热灌注化疗。

这是一种特殊的局部化疗方式。年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用腹腔注射化疗液,治疗晚期卵巢癌腹水,提出了腹腔化疗的概念。正常细胞在高温条件下能持续耐受47℃达1h,而癌细胞仅能持续耐受43℃1h。将化疗液加热到43℃,持续灌注腹腔或胸腔1~1.5h,癌细胞得到杀灭,而正常细胞能耐受。因此热灌注化疗=热疗+化疗。

热灌注化疗优势如下:

高温加热状态下,癌细胞膜流动性增强,细胞膜及肿瘤血管通透性增高,有利于化疗药物的渗透和吸收。热动力学效应能加快化疗药与癌细胞的结合,使药物活性大大增强,抗癌作用明显增强。高温可消除某些癌基因对细胞摄取和排泄化疗药物的调控能力,导致热化疗后癌细胞内化疗药物排泄减少,蓄积浓度增加。

腹腔或胸腔直接给药,化疗药增加与游离癌细胞接触的概率,最大限度地杀伤癌细胞,减少全身静脉化疗引起的*性反应。由于腹膜-血液屏障,腹腔内直接给药的化疗药物浓度水平要比血浆水平高20~倍,局部疗效显著增强。

热灌注化疗当然也存在化疗的各种副作用,以及与热疗叠加时减弱人体承受性,用途较为狭窄。

3、瘤内植入化疗。

化疗药物制成圆柱状固体形式,在超声或CT引导下穿刺,直接推送到肿瘤体内,称之为“瘤内植入化疗”。化疗药物直接在肿瘤细胞外组织液中缓慢释放、长期发挥作用,又称为“缓释化疗”。

缓释化疗药物有氟尿嘧啶植入剂、植入用缓释顺铂。目前已经上市的氟尿嘧啶植入剂缓慢释放药物,释药时间长达15d以上。给药后,肿瘤部位形成很高的药物浓度,是静脉化疗的数十倍至数百倍,而正常组织细胞的药物少,*副反应低。药物自植药点向周围扩散,形成有效药物浓度半径为3cm~7cm,使活性药物分布于整个肿瘤区域。

4、膀胱灌注化疗。

用于膀胱癌的治疗。灌注前排空小便,化疗药物溶解后约ml,经导尿管注入。夹住导尿管,药物保留3~4小时后排出,以生理盐水冲洗后拔出导尿管。通常每周1~2次,10次为一个疗程。

(二)全身静脉化疗。

全身化疗医学称为“系统化疗”,是目前最常用的化疗方式。主要通过口服、静脉的给药方式,药物经胃肠道吸收或由静脉通道进入人体血液循环中,能够到达各组织器官,肿瘤组织内的化疗药物浓度与其他组织没有显著的差异,起到一个全身治疗的作用。

对于转移扩散的癌细胞和入血的癌细胞,系统化疗同样可以起到治疗作用,全身追击癌细胞。因为这些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中,不论癌细胞跑到哪里,都可以追杀。

静脉全身化疗需要建立静脉通道,目前常见2种方式:外周静脉化疗通道、深静脉化疗通道。

外周静脉化疗就是我们普通的扎针输液,但很多化疗药物不适宜该种通道方式。

深静脉化疗通道包括三种:颈静脉、股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建立化疗通道,该种通道穿刺简单方便,经济实惠,但一般化疗1~2个周期后就需要拔除,重新穿刺置管。对于多周期化疗患者而言,多数选择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可以使用一年时间,但每周需要维护冲管1次。对输液有更高要求的患者,还可选择静脉输液港,是完全植入式中央静脉导管系统或全埋藏式药物输注装置。可以正常洗澡、游泳,28天维护一次即可。使用时间长,多数可留置5~15年。

实体瘤全身静脉化疗存在局限性。药液经外周静脉滴注——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脏器动脉——毛细血管网——各静脉——右心房——再循环。化疗药物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癌细胞外组织液,再进入癌细胞后发挥作用。

药物经过全身血液系统循环后,只有极少量化疗药进入癌细胞外组织液,产生的作用和疗效小,而大多数化疗药被输送到全身正常脏器组织细胞,包括骨髓、脾、肺、心、肾、肝、脑、淋巴免疫系统等,进而产生各种不良反应。化疗药量越大、次数越多、联合使用药物种类越多,积累的不良反应越严重。

例如氟尿嘧啶外周静脉给药,仅0.2%~5%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癌细胞外组织液,最终0.1%~2%进入癌细胞内,而大部分在杀灭增殖活跃的正常细胞,并产生各种副作用。

(三)门静脉灌注化疗。

门静脉灌注化疗即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门静脉置管,灌注化疗药物。也可外科手术置入门静脉化疗泵,即经腹手术探查后直视下在肝内门静脉留置化疗泵,或经腹手术直视下在网膜静脉置泵,或经腹手术直视下在肠系膜静脉置管皮下埋藏化疗泵。

胃癌、结直肠癌、肝癌、胆癌、胰腺癌、盆腔、卵巢癌的出瘤静脉均流汇入肝门静脉系统,因此癌细胞、正在转移途中的癌细胞均流汇于门静脉系统,靶向跟踪追击癌细胞应该重视肝内门静脉灌注化疗。

药液经导管直接进入靶器官部位,提高对癌细胞的杀伤力和疗效,减轻化疗不良反应。据文献报道,局部化疗药物的浓度提高1倍,对肿瘤的杀伤作用可提高6~12倍。门静脉灌注化疗可使局部药物浓度提高数倍。

(四)肝动脉灌注化疗。

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早在上世纪70~80年代就已经开始。主要通过外科手术肝动脉置管或血管介入技术置管,灌注化疗药物。与全身静脉化疗相比,在肝动脉里灌注化疗药物,使药物直接作用于肿瘤组织内,提高局部药物浓度,产生较强的抗肿瘤作用,同时减少化疗药物在其他器官的分布,减少全身反应,达到治疗肿瘤,缓解症状和延长生命之目的。

病人化疗时,家属应该明白化疗目的是什么,途径是什么,优缺点有哪些,这样才能医患之间相互配合,使患者最大受益。

1
查看完整版本: 1抗癌化疗篇化疗的种类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