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静脉充盈综合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跑步脚后跟痛一定是足底筋膜炎吗也可能是足 [复制链接]

1#

脚后跟痛,可能不一定是足底筋膜炎,也可能是足跟垫症候群。

常常运动的人提及脚后跟痛,往往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足底筋膜炎。网络上也有大量关于足底筋膜炎的成因、症状、治疗方法等等,但鲜少有人提及与其症状相似的足跟垫症候群。

什么是足跟垫症候群

在走路或者跑步时,部分人的脚后跟先着地,紧接着再将重量转移至前脚掌。在脚跟触碰地面的一瞬间,会产生数倍于体重的冲击力,而脚跟下没有太多的肌肉保护,因此覆盖在脚跟下的软垫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块软垫被人们称为足跟垫,位于跟骨与足底皮肤之间,厚度大约10-20毫米。内部由弹性纤维形成的蜂窝状密闭腔室,腔室内则填满脂肪细胞与组织液。

图中金*色部分便是足跟垫

不那么严谨来说的话,足跟垫其实是由脂肪组成,所以也有人称其为脂肪垫。只不过脂肪被包裹在一个个类似蜂巢的结构内,让其拥有了较好的缓震和弹性。

可能会有人觉得这和跑鞋的爆米花中底很相似。在某种意义上很相似,足跟垫是人体最有弹性的组织之一,发挥着和跑鞋中底一样的缓震作用。

但当有强外力作用打破蜂窝状的结构时,腔室内的脂肪细胞就会相互流动,足跟垫开始向外扩张,弹性与厚度也就相应下降。这便是足跟垫症候群。

在最为极端的状况下,就相当于足跟骨直接与地面碰撞。

这里的外力作用除了运动中产生的冲击力,长期穿着不合脚的鞋子、体重较大也会引起足跟垫变薄。

此外,年龄增长也是原因之一。从下图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60岁相较于20岁的足跟垫变薄了很多↓↓↓

20岁与60岁的足跟垫对比

足跟垫症候群常见的症状

与脚底筋膜炎较为相似的症状是,早晨起床刚走路时,痛感会较为明显,特别是前几步。但不同的是足跟垫症候群并不是那种尖锐的刺痛感。

在长时间运动、走路或者站立后,痛感会加重。而且这一疼痛在赤脚或者穿着较硬的鞋子会放大。

分辨它们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按压足跟垫底部中央的位置。如果有较为强烈的痛感,那便是足跟垫症候群。而脚底筋膜炎的压痛点一般位于足底近足跟处。

此外,上文提及足跟垫症候群形成的原因主要是脂肪垫变薄,所以在触摸足跟垫时应该可以明显感觉到变薄,甚至有种触摸骨头的感觉。正常的状况下,触感是厚厚的软组织的感觉。

除了触诊,使用软组织超声波或者核磁共振时,可以清晰地看到足跟垫部分的脂肪含量减少。

足跟部分的核磁共振

如何治疗

当出现脚跟痛的状况时,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停止或减少长时间的运动,可以在足跟处使用软垫或者选择较为舒适的鞋子减缓疼痛感。

此外,我们可以通过贴扎的方式,来帮助稳固脂肪垫的恢复,限制其再向外扩张。

贴扎的具体方式如下:

在运动人群中,引起足跟垫症候群最主要的原因是长期较大强度的运动对脂肪垫施加的压力,导致脂肪垫变薄、萎缩,从而出现疼痛等症状。

所以循序渐进的增加运动量、运动前后的拉伸(足部)以及一双缓震较好的鞋子有助于减少足跟痛发生的几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