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静脉充盈综合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艾灸疗法的适用症和禁忌症 [复制链接]

1#

1.古代灸疗适应证

《灵枢·官能)日:“针所不为,灸之所宜”。表明针刺灸法各有所长,灸法有其特殊疗效和适应范围,而且可以补针药之不足,凡针药无效时,改用灸法往往能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古人通过长期大量的临床观察,发现灸法不仅能治疗体表的病证,而且能治疗脏腑的病证;既可治疗多种慢性病证,也可救治一些急重危症;灸法主要用于各种虚寒证的治疗,同时也可治疗某些实热证。其应用范围涉及临床各科,大致包括:外感表证、咳嗽痰喘、咯血衄血、脾胃虚证、气滞积聚、风寒湿痹、上盛下虚、厥逆脱证、妇儿诸疾、顽癣疮疡、瘰疬肿*等。除此之外,历代医著多有灸疗急症的载述,《*帝内经》提到灸治癫狂、痈疽,《诸病源候论》有灸治中风、心痛的记载,《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倡导灸治急难诸证,《太平圣惠方》最早记载灸治小儿急症,多达47种,《备急灸法》详述了22种急症的灸治方法,为灸治急症的专书,《针灸资生经》创天灸截疟,《外科正宗》力倡灸治疡科急症,《神灸经纶》对伤寒发热、白虎历节风、癫狂、中暑、肠痈、乳痈、青盲、喉痹等诸多病证均施以灸法。

古人在强身健体、预防疾病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保健灸在唐代开始得到重视,《千金翼方》云:“一切病皆灸三里三壮”,《外台秘要》进一步指出:“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足三里,令人气上眼暗”。到宋代灸疗的保健作用已被充分认识,《针灸资生经》提及:“气海者,元气之海也,人以元气为本,元气不伤,虽疾不害,一伤元气,无疾而死矣。宜频灸此穴,以壮元阳,若必待疾作而后灸,恐失之晚也。”除气海穴外,针灸医家还总结了其他的一些腧穴,如《扁鹊心书》云:“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亦可保百余年寿矣。”张杲的《医说》强调“若要安,三里莫要干”。意指反复在足三里穴施化脓灸可起到保健作用。元代医家王国瑞所编《玉龙经》载有:“膏肓二穴治病强,此穴原来难度量,斯穴禁针多着艾,二十一壮亦无妨”。

总之,古人认为艾灸对寒热虚实诸证都可应用,但无论用于何种疾病,医者都必须详察病情,细心诊断,根据患者的年龄和体质,选择合适的腧穴和施灸方法,运用适当的补泻手法和灸量,以辨证施灸为原则。

2.现代灸疗适应证

(1)内科病证:感冒、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哮喘、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膈肌痉挛、慢性胃炎、胃下垂、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腹泻、急性细菌性痢疾、食物中*、病*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肾炎、肾下垂、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糖尿病、肥胖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雷诺病、脑血管疾病、癫痫、共济失调、急性脊髓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股外侧皮神经炎、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精神分裂症、恶性肿瘤、放射反应、阳痿、功能性射精不能症、精液异常症等。

(2)外科病证:急性炎症感染、急性淋巴管炎、急性乳腺炎、慢性前列腺炎、褥疮、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栓性浅静脉炎、腹股沟斜疝、痔、直肠脱垂、乳腺增生、前列腺肥大症、输血输液反应、冻疮等。

(3)骨科病证:颞下颔关节紊乱症、颈椎病、肩周炎、肱骨外上髁炎、狭窄性腱鞘炎、强直性脊柱炎、急性腰扭伤、骨结核、骨关节炎等。

(4)皮科病证:银屑病、神经性皮炎、带状疱疹、寻常疣、*褐斑、腋臭、鸡眼、白癜风、斑秃等。

(5)妇产科病证:慢性盆腔炎、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子宫脱垂、胎位不正、习惯性流产等。

(6)儿科病证:/h)L厌食症、婴幼儿腹泻、小儿遗尿、流行性腮腺炎、脑积水等。

(7)五官科病证:睑腺炎、近视眼、青光眼、白内障、过敏性鼻炎、萎缩性鼻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内耳眩晕症、复发性口疮等。

(8)健身保健:抗衰老、抗疲劳、戒烟等。

3、灸法的禁忌

灸法的禁忌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

1.禁灸病证无论外感热病或阴虚内热证,凡脉象数疾者禁灸;某些传染病期问出现大量吐血、高热、昏迷、抽搐,或身体极度衰竭忌灸;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忌灸;无自制行为能力的精神病患者忌灸。

2.禁灸部位颜面部不宜着肤灸;心脏虚里处、大血管处、关节部位、睾丸、乳头、阴部不可灸;妊娠期妇女下腹部以及腰骶部慎灸;皮肤感染、溃疡、瘢痕等部位不宜灸。

3.其他过饱、过饥、过劳、大汗淋漓、大渴、大惊、大恐、大怒、醉酒者慎灸;妇女经期,慎用灸疗;少数对艾叶等灸材料过敏者不益用。

造福苍生信为本,绿莹艾草天下闻。--谢锡亮

绿莹官方订阅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